药用植物引起中毒性肝病时的病理变化

被引:20
作者
王希海
黄光照
机构
[1] 北京同仁医院,同济医科大学
关键词
中毒性肝病; 西门肺草; 肝细胞核; 肝小叶; 汇管区; 门管区; 肝细胞脂肪变; 中央静脉; 肝脏损害; 脂肪变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 [肝及胆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正> 1 含有Pyrrolizidine生物碱类中草药 对人和动物的肝脏损害研究最多的一种生物碱,常见的有野百合(crotalaria)、胡椒醛(heliotropium)、千里光(senecio)等;另外,发现西门肺草(Comfrey herb)的叶、根含有9种吡咯碱,都对肝细胞具有毒性。1920年首先在南非发现这类生物碱引起中毒性肝病,以后在世界各地有不断散发的报道。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毒蕈中毒四例尸检报告 [J].
朱少华 ;
张益鹄 ;
黄光照 .
法医学杂志, 1993, (04) :179-181+193
[2]   小儿苍耳子中毒 [J].
李华恩 .
中国农村医学, 1990, (02) :24-24
[3]   秋生盔孢伞中毒报告 [J].
杨仲亚 ;
毛朝明 .
中国公共卫生, 1987, (03) :141-142
[4]   黄药子对肝肾毒性的初步实验 [J].
宋崇顺 ;
刘娴芳 ;
杜玉堂 ;
赵凤志 ;
王淑华 ;
季德贵 ;
曹慧玲 .
中药通报, 1983, (04) :34-36
[5]   苦楝素与山道年对肝脏毒性的比较 [J].
洪庚辛 ;
陈业洲 ;
谢裕英 .
广西医学, 1982, (02)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