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两相侵蚀研究现状及我国今后风水蚀的主要研究内容

被引:37
作者
海春兴
史培军
刘宝元
严平
不详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所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所 北京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
[4] 内蒙古呼和浩特
[5] 北京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风蚀; 水蚀; 两相侵蚀;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2.02.013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是风蚀和水蚀 ,对其研究历史较长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我国 ,由于独特的季风气候和地理位置 ,风水两相侵蚀面积广布。风水两相侵蚀不是简单的风蚀加水蚀 ,而是一个相互作用呈周期循环的复杂体系 ,国内外关于风水两相侵蚀的研究较少。在阐述风水驱动因素的基础上 ,说明了我国一些基本的风水两相侵蚀类型 ,并对风水两相侵蚀的复杂性进行描述。今后在对这些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确立风水侵蚀交错带的范围及分布 ,并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对待 ,这对全国生态环境的整治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2+56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J].
查轩 ;
唐克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1) :97-100
[3]   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1999, (04) :32-40
[4]   黄土高原的高含沙水流侵蚀研究 [J].
许炯心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1) :28-35+46
[5]   黄河沿岸风成沙入黄沙量估算 [J].
杨根生 ;
刘阳宣 ;
史培军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8, (13) :1017-1021
[6]  
沙漠地貌的起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 .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