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事件中理性与非理性情绪的群体传播与博弈

被引:5
作者
隋岩 [1 ]
李燕 [2 ]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2] 中央电视台
关键词
群体传播; 情绪博弈; 钓鱼岛事件; 微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3 [边界问题];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钓鱼岛事件中,历史情绪积累与现实社会情绪的交融共同掀起中国大规模反日浪潮。现实集合行为中的反日情绪以偏激为主,并在群体传播的群体感染、匿名性和无主管理等特性催化下演变成暴力行为。而网络群体传播则是理性情绪居于上风。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网络群体传播核裂变式地传递理性情绪,曝光暴力行为并制造群体压力,影响了网络意见环境和大众传播议程,在抑制义和团式爱国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性情绪的胜利并不能否认群体传播的高风险性,也不能证明微博的万能性,但却为我们认识并管理群体传播、研究新媒介和新传播现象提供了有益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群体传播时代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 [J].
隋岩 ;
李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 34 (12) :10-15
[2]   论群体传播时代的莅临 [J].
隋岩 ;
曹飞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9 (05) :139-147
[3]   从谣言、流言的扩散机制看传播的风险 [J].
隋岩 ;
李燕 .
新闻大学 , 2012, (01) :73-79
[4]  
传播学教程.[M].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