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栖霞组的界线和化石分带

被引:19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关键词
栖霞组; 厚层; 栖霞阶; 地层; 灰岩; 化石带; 臭灰岩段; 硅质岩段; 硅质岩; 燧石; 筵类; 分带; 界线; 江苏; 南京;
D O I
10.19839/j.cnki.dcxzz.1978.01.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南京地区早二迭世栖霞组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南方发育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栖霞组最早称栖霞石灰岩(李希霍芬、1882年),泛指南京东郊栖霞山附近五通石英砂岩与龙潭煤系之间的一段海相地层,时代为泥盆纪。其后,经李四光和朱森,李四光,黄汲清,陈旭,李毓尧,李捷和朱森等人不断详细研究,才将船山灰岩与孤峰层之间的一套灰岩层确定为栖霞组范围,自下而上划分为臭灰岩、下硅质层、栖霞灰岩(狭义)、上硅质层四部分,并建立四个筵类和三个珊瑚化石带(见下表)。时代相当于早二迭世。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华东棲霞灰岩(虫筳)类组合特征和新属的发现 [J].
陈旭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4, (02) :337-351
[2]   宁镇山脉孔山地区栖霞组底部之新观察 [J].
王德文 ;
程广芬 .
地质论评, 1963, (03) :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