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系性状和磷效率的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4
作者
袁清华 [1 ]
年海 [1 ]
陈达刚 [1 ]
廖红 [2 ]
严小龙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根系生物学中心
关键词
大豆; 低磷土壤; 根系性状;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两个磷效率差异明显的大豆品种,在营养液(磷浓度为0,50μM KH2PO4)和田间(土壤有效磷含量26 mg/kg)进行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的根系性状存在显著差异,F1代的总根长和磷效率都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其超亲优势率分别为68%和56%;这些性状F2代的为连续变异,表现出多基因控制的特征,且都存在明显的超亲分离个体。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一般都为两对主基因加多个微效基因控制,而且除根平均直径外(水培中无主基因存在),总根长和根体积的遗传模型在大田和短期营养液条件下基本一致。产量及生物产量与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和磷效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通过这两个性状也可以对根系和磷效率进行间接选择。大田试验各根系性状和磷吸收效率的遗传力都较高,因此在育种过程中对这些性状进行早代选择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3+173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豆不同品种对磷胁迫反应的研究 [J].
徐青萍 ;
罗超云 ;
廖红 ;
严小龙 ;
年海 .
大豆科学, 2003, (02) :108-114
[2]   植物根构型特性与磷吸收效率 [J].
严小龙 ;
廖红 ;
戈振扬 ;
罗锡文 .
植物学通报, 2000, (06) :511-519
[3]   利用P1F1P2和F2或F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张孟臣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6-9
[4]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现状与展望 [J].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03) :193-205
[5]   Genetic variability for root hair traits as related to phosphorus status in soybean [J].
Lide Wang ;
Hong Liao ;
Xiaolong Yan ;
Bingchang Zhuang ;
Yingshan Dong .
Plant and Soil, 2004, 261 :77-84
[6]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盖钧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7]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8]  
植物营养遗传学.[M].严小龙;张福锁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9]  
作物育种学总论.[M].潘家驹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
[10]  
环境胁迫与植物育种.[M].张福锁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