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18
作者
范伶俐 [1 ,2 ]
郭品文 [1 ]
管勇 [3 ]
梁敏妍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3] 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
关键词
广东; 蒸发皿蒸发量变化; 彭曼公式; 能量项; 空气动力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利用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8年20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8年间广东年平均气温以0.21oC/10a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54.67mm/(10a)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粤中部分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在粤西南、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粤中蒸发皿蒸发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动力上升幅度略大于能量下降幅度,而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能量和动力共同下降(或能量下降幅度远大于动力上升幅度)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广东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引用
收藏
页码:863 / 87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近5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J].
刘敏 ;
沈彦俊 ;
曾燕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3) :259-269
[2]   东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分析 [J].
谢平 ;
陈晓宏 ;
王兆礼 ;
刘丙军 .
热带地理, 2008, (04) :306-310
[3]   45年来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J].
申双和 ;
盛琼 .
气象学报, 2008, (03) :452-460
[4]   北京城市化发展对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 [J].
郑思轶 ;
刘树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2) :123-133
[5]   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 [J].
广东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课题组 ;
杜尧东 .
广东气象, 2007, (03) :1-6+14
[6]   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曾燕 ;
邱新法 ;
刘昌明 ;
潘敖大 ;
高苹 .
水科学进展, 2007, (03) :311-318
[7]   广东气候变暖若干特征及其对气候带变化的影响 [J].
陈新光 ;
钱光明 ;
陈特固 ;
李春梅 ;
余克服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547-552
[8]   近40 a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同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变化的关系 [J].
左洪超 ;
李栋梁 ;
胡隐樵 ;
鲍艳 ;
吕世华 .
科学通报, 2005, (11) :1125-1130
[9]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J].
邱新法 ;
刘昌明 ;
曾燕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4) :437-442
[10]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J].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
气象学报, 1995, (04) :43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