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应用二组分成分变异曲线图判别岩浆作用的一套有效方法
被引:6
作者
:
李增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李增田
马昌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马昌前
唐仲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唐仲华
机构
:
[1]
中国地质大学
来源
:
地球化学
|
1993年
/ 02期
关键词
:
火成岩成因;
岩浆成分变异;
微量元素模式判别;
成分变异曲线图;
D O I
:
10.19700/j.0379-1726.1993.02.002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以瑞利结晶、批式熔融、分离熔融和混合作用四种主要的微量元素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对应于这些岩浆作用的一套以元素比值-比值(或元素)、共分母元素比值-比值、共分子元素比值-比值和元素-元素作变量的数学方程及相应的成分变异曲线图。在分析一套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的形成机理时,只要将岩石成分投点成有关的变异图,并与本文的成分变异曲线图对比,就能快速确定岩石的成分变异主要受何种岩浆过程控制。若计算出元素的总分配系数,就可确定源岩、初始岩浆、端员岩浆或混染物的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和形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马昌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马昌前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1)
: 29
-
34
[2]
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学研究
沈上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沈上越
张保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保民
袁晏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袁晏明
[J].
地球科学,
1986,
(06)
: 561
-
569
[3]
Systematic use of trace elements in igneous processes[J] . J. F. Minster,C. J. Allègr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8 (1)
←
1
→
共 3 条
[1]
花岗岩的成岩作用和形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马昌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马昌前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2,
(01)
: 29
-
34
[2]
四川盐边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学研究
沈上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沈上越
张保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保民
袁晏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袁晏明
[J].
地球科学,
1986,
(06)
: 561
-
569
[3]
Systematic use of trace elements in igneous processes[J] . J. F. Minster,C. J. Allègre.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8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