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被引:54
作者
王启梁
机构
[1]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世界观; 融贯; 难办案件; 民意; 死刑;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2.03.003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事司法系统的不信任,虽非中国特有的问题,但暴露出部分中国司法人员和学者对司法公信力、合法性、稳定性的理解是单维、偏颇的,缺乏健全的司法理念。经由对该案的讨论,本文强调,司法应该弥合而不是加大法律与社会的差距,如果司法要参与社会变革,它必须满足民众对公正的基本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得以在事件流中辨识法律的社会意义,多元的法律世界观有可能获得融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175 +17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   传媒监督权行使如何法治——从“宜黄事件”切入 [J].
陈柏峰 .
法学家, 2012, (01) :27-41+176
[3]   从决策的观点看司法裁判活动 [J].
宾凯 .
清华法学, 2011, 5 (06) :94-108
[5]   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 [J].
姜涛 .
法学, 2011, (08) :53-62
[6]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J].
车浩 .
法学, 2011, (08) :35-44
[7]   中国法需要什么样的世界观? [J].
方乐 .
法学家, 2011, (03) :1-22+176
[8]   法官如何调解?——对云南省E县法院民庭的考察 [J].
王启梁 ;
张熙娴 .
当代法学, 2010, (05) :9-21
[9]   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 [J].
桑本谦 .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9, 24 (05) :75-84
[10]   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 [J].
苏力 .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