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8
作者
袁晓冬 [1 ]
安裕伦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贵州师范大学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耕地; 适宜性评价; GIS; 加权指数法; 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 贵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S36 [田间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90101 ;
摘要
为喀斯特地区耕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选择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石漠化等级、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灌溉条件、降水量和海拔等指标为参评因子,采用GIS与加权指数法结合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该研究区的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度适宜耕地283.55hm2,占耕地面积的24.60%;边际适宜耕地和不适宜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0.07%。耕地质量差,数量少,多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坡度大,土层薄,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重。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灰色关联分析在吐鲁番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刘昭 ;
高敏华 .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15 (13) :201-202
[2]   基于GIS/RS的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J].
张成刚 ;
王卫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6) :3911-3913
[3]   层次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确定中的应用附视频 [J].
危向峰 ;
段建南 ;
胡振琪 ;
王建峰 .
湖南农业科学, 2006, (02) :39-42
[4]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GIS实践方法比较研究 [J].
王国杰 ;
周沿海 ;
廖善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94-297
[5]   GIS支持下的耕地分等定级——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 [J].
陈美球 ;
赵小敏 ;
陈安忠 ;
蔡植茂 ;
章仁撑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421-424
[6]   Fuzzy综合评判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陈健飞 ;
刘卫民 .
资源科学, 1999, (04) :74-77
[7]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倪绍祥编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