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恢复基因迁移与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刘学军
孙林静
机构
[1] 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稻,恢复基因,不育系,自交结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控制携带恢复基因的花粉源入手,模拟繁殖中杂交稻对不育系生物学混杂后的回交和自交过程,探讨了恢复基因的迁移和传递与不育系自交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恢复基因迁移至不育系以后,经过一代到二代的回交与自交,其后代的外观性状迅速向回交亲本靠近,出现外形趋同于不育系、结实率有高有低的“同质同形恢”,从而产生不育系自交结实现象。回复突变以及环境的影响,不是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方杂交粳稻不育系选育和提纯 [J].
迟克生,华泽田,苏玉安,杨振玉 .
杂交水稻, 1995, (05) :12-14
[2]   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及遗传分析 [J].
周天理 ;
郑秀萍 ;
陈金泉 ;
吴建镇 ;
张功宙 ;
黄琪玉 .
作物学报, 1992, (01) :9-16
[3]   野败型不育系献改A大量自交结实的研讨 [J].
陆作楣 .
种子, 1991, (04) :40-41+45
[4]   粳型杂交稻“同质恢”混杂原因的分析 [J].
陈玉虎 .
浙江农业科学, 1990, (03) :125-127
[5]   粳型不育系育性变化原因的分析 [J].
张爱国 .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02) :7-10
[6]   六优杂交粳稻的混杂原因及其防止途径 [J].
王才林 ;
汤玉庚 ;
汤述翥 ;
刘云松 ;
张兆兰 ;
施建达 .
江苏农业科学, 1988, (04) :10-12+34
[7]   杂交稻 AB 类杂株产生原因及不育系育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J].
朱华高 .
作物学报, 1983, (02) :139-142
[8]   杂交稻混杂退化问题研究 [J].
陆作楣 ;
赵霭林 ;
马祟云 .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03)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