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敦岛弧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三江”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51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义敦岛弧;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三江” 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点均分布于义敦岛弧带上。该岛弧具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垂直岛弧方向上自东而西可分为4个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古海沟);雀儿山—稻城弧前区(弧—沟间断);赠科—乡城火山弧区;勉戈—热达弧后区。研究表明,义敦岛弧是一个建筑于从扬子准地台边缘分裂出来的大陆裂谷堑垒体系的基础上,经历了压张交替、升降更迭的复杂历史的张性火山岛弧,是由于甘孜—理塘微板块在晚三叠世诺利克期向西陡深俯冲形成的。在其发展历史中出现岛弧裂谷阶段和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是该岛弧最重要的特点,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造就了有利的构造—火山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大地构造[M]. 地质出版社 , 陈炳蔚等 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