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西藏阿里地区白垩纪固着蛤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2
作者:
杨遵仪
聂泽同
吴顺宝
梁定益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固着蛤;
甲岗;
灰岩;
西藏;
地质意义;
图版;
左壳;
登记号;
肌痕;
岗群;
有孔虫;
层孔虫;
漏斗板;
阿里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一、前言固着蛤类(Rudists)系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一种特化类型,也是侏罗—白垩纪海相地层中的重要化石门类之一,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海域。我国西藏中西部的泽当、日喀则、岗巴、黑河和阿里地区以及新疆喀喇昆仑地区都有发现。我国西藏、新疆境内的固着蛤类,过去研究得很少,描述过的属种也很有限。最早的研究者是法国人杜维叶(H.Douvillé),其成果发表于S.Hedin 1916—1923年著作中。解放后,《中国的瓣鳃类化石》(1976)一书及文世宣、兰琇等论文(1976)报道了新疆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固着蛤。近年来,新疆、西藏地质研究所的同志,也对一些属种进行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301+381
+381-38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