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肾主封藏与先兆流产

被引:1
作者
邓家刚
机构
[1] 广西中医学院
关键词
胞胎; 固摄; 肾主封藏; 病理改变; 胞系; 固涩; 封藏之本; 胞漏; 先兆流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先兆流产,属于祖国医学“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下血”等范畴,多发生于妊娠早期,以孕妇阴道流血、腹痛或不痛、腰酸痛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由气虚、肾亏、血热、房劳或外伤等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而引起。笔者认为,在上述诸因素中,肾失封藏乃先兆流产最基本、最关键的病理改变;补肾固摄则是治疗先兆流产的根本大法。一、肾对胞胎封藏作用的通路系统众所周知,任何功能表现都必须与形态结构相一致,而任何一个器官起作用于其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7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安胎法”应用于肾移植的初步观察 [J].
叶朗清 ;
谢桐 ;
徐琴君 ;
张先有 ;
凌桂明 ;
汤金娣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79, (05) :11-13
[2]  
罗元恺医著选.[M].广州中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编;罗元恺著;.广东科技出版社.1980,
[3]  
医学衷中参西录.[M].张锡纯 著;河北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 修订.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