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裂谷盆地第三系水循环和渗流场形成演化的重溯

被引:1
作者
汪珊
张宏达
郭贵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水循环; 渗流场; 第三系; 黄骅裂谷盆地;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2.04.013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简述盆地地质环境和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与水压系统类型定位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采用反演、比拟和地静压力等方法 ,模拟计算了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泥岩压出水水头值(m) ,E2S 层的依次为 2~ 2 8,2~ 2 6 ,2~ 6 ,2~ 16 ,0 .5~ 3.5 ;E1S 层的依次为 2~ 4 2 ,2~ 2 6 ,2~ 6 ,10~ 5 4 ,1~ 14 ;Ed 层的依次为 2~ 2 2 ,2~ 5 4 ,2~ 12 ;Ng层的依次为 10~ 2 4 ,1~ 5 ;Nm 层的为 12~ 2 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的压挤式水交替强度均小于 1,累加值E2 S、E1S、Ed层的均大于 1,Ng、Nm层的小于 1;Ed层渗入水交替强度为 0 .4 4。各研究层在各研究时期渗流场的高水压带位置和流动态势具有相似性 ,并均以离心型流动为主要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69 / 3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沉积盆地渗流场形成演化的研究方法 [J].
汪珊 .
地球学报, 2001, (05) :471-475
[2]   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渗流场及其演化重溯的研究——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 [J].
汪珊 ;
林锦璇 ;
梁国玲 ;
汪林 .
地球学报, 1999, (01) :67-74
[3]   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水文地质论证 [J].
汪蕴璞 ;
汪珊 ;
林锦璇 ;
王翠霞 ;
梁国玲 ;
叶思源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 (05) :1-8
[4]   古水文地质研究内容及方法 [J].
汪蕴璞 ;
王焕夫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2, (01) :45-49
[5]  
板块构造、大陆边缘与含油气盆地.[M].陈景达著;.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
[6]  
油田古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M].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101队编;.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