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人文视角下明长城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被引:16
作者
张玉坤 [1 ]
徐凌玉 [1 ,2 ]
李严 [1 ]
何捷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明长城防御体系; 数据库; 空间人文;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11.13 []; K878.3 [居住遗址];
学科分类号
1201 ; 060107 ;
摘要
随着长城文化遗产的急速破坏与消失,长城科学系统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尤为关键。研究从空间人文的视角,以时空GIS为技术支持,建立明长城防御体系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明长城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以及高效的技术支持。首先,基于对明长城整体性研究与保护的需求,建立包括长城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在内的数据库构成框架;针对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特点,设计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数据结构与图层分级;现阶段,数据库分析结果可用于长城保护范围划界,同时根据数据库在未来的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作用,实现面向不同使用人群的云GIS数据应用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94 +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面向人类行为研究的时空GIS [J].
陈洁 ;
萧世伦 ;
陆锋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 18 (12) :1583-1587
[2]   云GIS发展现状与趋势 [J].
吴洪桥 ;
张新 .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5, (04) :3-11
[3]   明长城军事聚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J].
杨申茂 ;
张萍 ;
张玉坤 .
建筑学报, 2012, (S2) :53-57
[4]   中华文明时空基础架构:历史学与信息化结合的设计理念及技术应用 [J].
廖泫铭 ;
范毅军 .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2, 3 (04) :17-27
[5]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布局机制研究[D]. 范熙晅.天津大学. 2015
[6]  
明长城宣大山西三镇军事防御聚落体系宏观系统关系研究[D]. 曹迎春.天津大学. 2015
[7]  
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 陈欣.清华大学. 2014
[8]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 唐智华.中南大学. 2009
[9]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N]. 中国文物报. 2010 (004)
[10]  
不能让人为因素造成长城毁灭性破坏[N]. 李韵.光明日报. 2009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