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小慕泥盆-石炭系孢子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5
作者
文子才
卢礼昌
机构
[1]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大队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孢子组合; 泥盆-石炭系界线; 小慕剖面;
D O I
10.19800/j.cnki.aps.1993.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30属57种(包含9新种)小孢子的垂直分布特征,将江西全南小慕泥盆一石炭系的小孢子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1)Acanthotriletes denticulatus-Apiculireiusispora raris(DR)组合,2) Leiotriletes macrothlis-Grandispora xiamuensis(MX)组合,uispinosa(TT)组合,3)Apiculiretusisporatera-Lycospora cf. thuispinosa(TT)组合.这3个组合分别产于三门滩组、翻下组与荒塘组-刘家塘组.据孢子资料的分析与植物、腕足类、鱼类等化石的佐证,三门滩组与翻下组的时代均属晚泥盆世晚期(Famennian),荒塘组与刘家塘组属早石炭世早期(Tournaisian).本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线置于翻下组与荒塘组之间较适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31+405 +405-408
页数:3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薄皮木属——据发现于新疆准噶尔地区的新材料 [J].
李星学 ;
窦亚伟 ;
孙喆华 .
古生物学报, 1986, (04) :349-379+492
[2]   长江下游五通组研究的新进展 [J].
李星学 ;
蔡重阳 ;
欧阳舒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119-136
[3]  
华南泥盆系会议论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 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