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87
作者
杨立国
刘沛林
机构
[1] 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文化; 传承度; 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12.026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保存度和接纳度两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整体处于中度保护,且内部文化传承状态差异明显;(2)三项准则层的发展状态也有较大差异,保存度和承接度传承较好,而认同度传承较弱;(3)18项指标内部差异较大,建筑原真度和传承较好,而游客认同度等3项指标则传承较弱;(4)案例研究初步证明了构建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计算函数的可行性,能够较好描述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 [J].
李建军 .
中国农史, 2017, 36 (03) :115-124+72
[2]   作为人居形式的传统村落及其整体性保护 [J].
张松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2) :44-49
[3]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二) [J].
孙九霞 .
旅游学刊, 2017, 32 (02) :1-1
[4]   试论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 [J].
屠李 ;
赵鹏军 ;
张超荣 .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 (10) :118-124
[5]   “留住乡愁”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 [J].
郑文武 ;
刘沛林 .
江西社会科学, 2016, 36 (10) :246-251
[6]   村落文化保护传承中民间力量与政府角色分析——以安顺吉昌村“抬汪公”活动为例 [J].
董天倩 ;
吴羽 .
贵州民族研究, 2016, 37 (09) :68-72
[7]   传统村落分布的“边缘化”特征——以湖南省为例 [J].
焦胜 ;
郑志明 ;
徐峰 ;
李彩林 ;
李欢 ;
马伯 .
地理研究, 2016, 35 (08) :1525-1534
[8]   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路径分析——以月山村为例 [J].
鲁可荣 ;
金菁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3) :6-13
[9]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反思与创新 [J].
郐艳丽 .
现代城市研究, 2016, (01) :2-9
[10]   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J].
汪芳 ;
孙瑞敏 .
地理研究, 2015, 34 (12) :2368-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