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体表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30
作者
樊海平 [1 ]
吴斌 [1 ]
曾占壮 [1 ]
钟全福 [1 ]
张新艳 [1 ]
辛志明 [1 ]
林煜 [1 ]
严乾临 [2 ]
机构
[1]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2] 福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嗜水气单胞菌; 细菌鉴定; 溶血活性; 血清型; 单克隆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3 [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疡病的肝脏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JS70322NA,经人工感染证实为引起日本鳗鲡体表溃疡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20E细菌鉴定试剂盒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特异性基因分析,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JS70322NA为典型的β-溶血,血清型为O∶9。以甲醛灭活的JS70322N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3株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A5、1B8、1F3;其腹水效价分别达1.0×10-6、1.0×10-5、1.0×10-6;细胞亚型分别为IgG2a、IgM、IgG2a;3株单克隆抗体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6种水产常见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特异强,可应用于日本鳗鲡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检测。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3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养殖鳗鲡新疾病及其控制技术 [J].
樊海平 .
科学养鱼, 2007, (07) :49-50
[2]   夏秋季日本鳗鲡肠炎病的防治 [J].
张蕉霖 .
科学养鱼, 2006, (12) :57-57
[3]   温度和pH值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J].
胡靖 ;
李爱华 ;
胡成钰 ;
朱大玲 ;
蔡桃珍 ;
汪建国 ;
司亚东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375-380
[4]   浙江地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与药敏研究 [J].
吴惠仙 ;
杨志坚 .
科技通报, 2006, (02) :165-168+172
[5]   宽体金线蛭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病原检验 [J].
张晓君 ;
房海 ;
陈翠珍 ;
巩元芳 .
微生物学通报, 2006, (01) :46-52
[6]   中华鳖“烂颈病”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J].
赵小平 ;
汪官余 ;
郑永华 ;
刘雪梅 .
淡水渔业, 2005, (06) :44-46
[7]   鱼源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调查 [J].
董传甫 ;
林天龙 ;
俞伏松 ;
陈日升 ;
龚晖 ;
陈振海 .
水利渔业, 2004, (06) :78-81
[8]   日本鳗鲡春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 [J].
林岗 ;
汪彦音 ;
金莺 .
福建畜牧兽医, 2002, (03) :7-8
[9]   日本鳗鲡败血腹水病病原研究 [J].
董传甫 ;
林天龙 ;
陈日升 ;
陈强 .
水产科学, 2002, (01) :5-8
[10]   泰山螭霖鱼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J].
王增福 ;
谢红梅 ;
张静 .
淡水渔业, 2001, (06)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