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评分离”:大学走向善治的契机

被引:13
作者
孙燕
胡弼成
机构
[1] 不详
[2]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3] 不详
关键词
善治; 管办评分离; 大学治理;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善治是着眼于好的治理,大学需要善治,而"管办评分离"为大学善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管办评分离"是指政府、学校和社会三大主体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构成相互协同联动的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这一举措的提出,是基于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和现代大学治理理论的考虑,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思想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管办评分离"不仅可以实现多元主体的共治,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而且还能实现大学多主体的自主治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社会资本的增值。目前,"管办评分离"实施过程中需要突破放权与分权的重重障碍,攻下学校自主办学的难点,克服社会组织评价落后的缺陷,才能真正实现由政府包揽的"管办评"到定位、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与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的"管"、"办"、"评"的融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研究[D]. 侯灵艺.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性的衰退与归因 [J].
李明 ;
张茂聪 .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0) :6-7
[3]   论市民社会发展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 [J].
龙献忠 ;
胡斌 ;
张鑫 .
大学教育科学, 2010, 2 (02) :42-46
[4]   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制度障碍及其破解 [J].
冯永刚 .
江苏高教, 2014, (02) :1-4
[5]  
治理与善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俞可平主编, 2000
[6]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 2000
[7]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8]   从“管理”到“治理”:深化高教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授 [J].
张兴华 ;
王玲 .
山东高等教育, 2014, 2 (05) :5-11
[9]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缘由与路径 [J].
周海涛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3)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