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南地洼区中生代构造运动

被引:4
作者
陈国能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不整合; 构造动力学; 中生代; 东南地洼区;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7.01.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地层接触的区域性横向变化,讨论了东南地洼区及其邻区,中生代主要构造运动的强度、规模和动力来源。结果表明,中生代七次较重要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壳变形,均是东强西弱,相应的地层接触关系自东南向北西显示出: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变化序列。证实地洼活动的构造动力来自于太平洋方向,其中以发生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之间的燕山第三幕规模最大。在此之前,地壳运动强度总体波动上升,此后逐渐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62
[2]   对于使用已有中国地壳运动名称的意见(草案) [J].
尹赞勋 ;
黄汲清 ;
浦庆余 .
地质论评, 1965, (S1) :5-19
[3]   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 [J].
黄汲清 .
地质学报, 1960, (01) :1-31+135
[4]   再论印支旋迴 [J].
赵宗溥 .
地质科学, 1960, (01) :45-46
[5]   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论地壳发展的一般规律 [J].
陈国达 .
地质学报, 1959, (03) :279-292
[6]   试论中国地台南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及其大地构造发展史 [J].
敖振宽 .
地质学报, 1956, (03) :27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