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九城市七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30
作者
李辉
宗心南
机构
[1] 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
[2] 首都儿科研究所
关键词
儿童; 肥胖症;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9个城市0~7岁儿童112 945名。身高别体重≥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健康统计中心(WHO/NCHS)标准10%确定为超重,≥20%确定为肥胖。病例对照研究按"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近、身高相差≤3 cm"随机选择正常儿童与肥胖儿进行配对,资料采用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超重总检出率为6.25%,男、女童分别为6.59%和5.88%。肥胖总检出率为3.19%,男、女童分别为3.82%和2.48%;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组为1.86%,1岁后下降,3岁开始回升,6~7岁达到最高为7.02%。北、中、南三个地区检出率不同,分别为3.21%、3.97%和2.47%。肥胖度分布以轻度肥胖居多,重度肥胖主要集中在3岁后,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北部地区高于中、南部地区。(2)与1986年相比,20年间肥胖检出率增长了2.78倍,平均年增长率为6.9%。检出率4岁后增长极快,性别差异显著,由北片高转移到中片高。(3)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目前食欲、进食速度、母亲体重指数(BMI)、父亲 BMI、孩子日常主要照管人、分娩方式、户外活动主要方式、每日平均看电视时间、出生体重及每日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与肥胖关系密切。结论 (1)20年间我国儿童肥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同性别、年龄及地区的增长情况不同。应积极研究制定有效的人群控制策略。(2)目前食欲好、进食快、父母 BMI 偏大、剖腹产、高出生体重及看电视时间过长可能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孩子由父母照管、中等强度户外活动及充足的夜间睡眠可能对肥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父母肥胖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
    于洋
    李辉
    夏秀兰
    童方
    孙淑英
    不详
    [J]. 中国公共卫生 , 2002, (12) : 60 - 61
  • [2]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
    李辉
    于洋
    夏秀兰
    童方
    孙淑英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 (03) : 145 - 146
  • [3] 中国城区0~7岁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
    丁宗一
    张璿
    黄泽
    [J]. 营养学报, 1989, (03) : 266 - 275
  • [4] Intrafamilial correl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frican-American and Native-American grandparents,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rural Oklahoma[J] . Diana C. Polley,Maria T. Spicer,Ada P. Knight,Ben L. Hartle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 2005 (2)
  • [5] 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ree Cross Sectional Studies Of British Children, 1974-94[J] . Susan Chinn,Roberto J. Rona.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2001 (7277)
  • [6] Predication of obesity in children at 5 years: a cohort study. O’Callaghan MJ, Williams GM, Anderson MJ, et al. J Pediatr Child Health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