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

被引:39
作者
康丽颖 [1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机构; 校外教育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中国校外教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制度化和体系化,在青少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也遭遇了诸多的困惑和挑战。首先,结构设置多样化引发的体制变革是最根本的问题。由于机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的不同步性,导致体制建设所包含的相关的规范要求不明确、不完善,使我们不能在原有的体制中解释现实问题,由此造成了校外教育机构内部缺乏彼此的认同,外部缺乏分层分类的管理,使得校外教育体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幻像"。其次,从概念界定及其使用语境的变迁,分析校外教育社会建构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可以看到校外教育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机构设置及其开展的活动来考虑问题的,至于这类机构的归属和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中国校外教育的产生并不是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视域中去规划和建设,而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基于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需要,基于解决当时青少年成长环境出现的问题,给青少年提供的一种带有时代特点的教育制度安排。最后,从政策调整中所体现的价值选择来审视校内外教育的关系,探讨校外教育功能的预设,可以发现校外教育之所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在学校教育牵制下与学校课程保持衔接和互补,并在活动方式上趋同于学校教育,既是政策干预的结果,更是政策不完善的反应。21世纪以来,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已经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将校外教育界定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实际上是在人的发展语境中讨论问题,强调的是校外教育育人的独特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完整地了解社会,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逻辑学导论.[M].(美) 柯匹; (美) 科恩;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M].(英)斯蒂芬·鲍尔(StephenJ.Ball)著;王玉秋;孙益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知识与控制.[M].麦克·F.D.扬(MichaelF.D.Young)主编;谢维和;朱旭东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谢维和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少年宫教育史.[M].许德馨主编;.海南出版社.2000,
[6]  
课程流派研究.[M].单丁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  
中外师范教育辞典.[M].李友芝 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8]  
校外教育学.[M].沈明德 主编;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编.学苑出版社.1989,
[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N].林尚立;.学习时报.2006,
[10]   语境主义知识观:一种新的可能 [J].
王娜 .
哲学研究, 2010, (05) :89-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