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制度建构的历史与现实境遇

被引:28
作者
阎光才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学术制度; 国际化; 制度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9 [科学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现代学术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纳"到"主动赶超"的过程。在百年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因为"学术"与"政治"间始终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因缘,中国学术制度的内在逻辑与它的西方摹本之间既有某种一致性,同时又存在巨大的张力。在学术与政治纠葛不清的爱恨情结中,学术为政治服务的主导逻辑,一方面促成了学术界与国家间的共生关系,因而使得体制内的学术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它自主构建的生态。正因为如此,即使在今天,国际化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复杂内涵,它的确代表了学术界所谓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姿态,但在这种"主动"姿态背后的主要推手却依旧是政治与国家。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政策决策转型与精英优势 [J].
朱旭峰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69-93+244
[2]   早期的科学刊物 [J].
汪家熔 .
出版史料, 2007, (04) :60-64
[3]   民初新式学会制度之确立 [J].
左玉河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18-124
[4]   《清华学报》的创刊及其历史意义 [J].
姚远 ;
杜文涛 .
编辑学报 , 2006, (02) :90-93
[5]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 [J].
郭金海 .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6, (01) :33-49
[6]   1949年后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从院士到学部委员 [J].
谢泳 .
开放时代, 2005, (06) :51-64
[7]   中国学术评议空间的开创——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为中心 [J].
张剑 .
史林, 2005, (06) :88-100+124
[8]   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 [J].
邓小林 .
史学月刊, 2004, (10) :47-54
[9]   留学生与中国院士的计量分析 [J].
白云涛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 (03) :9-15
[10]   一个曾致力于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学术团体及其刊物 中华学艺社和《学艺》杂志的兴衰 [J].
范岱年 .
科学文化评论, 2004, (03) :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