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征转分离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改良

被引:5
作者
刘云生
徐文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征转分离; 集体土地; 制度创新; 农用地转用; 土地银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从"征转分离"基础理论及其与征转一体的比较出发,分别从制度创新与功能定位层面对"征转分离"制度在突破体制僵化、完成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扼守耕地红线等方面所做贡献进行评析。随后对制度合理性展开质疑并提出改良建议:通过对"征"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避免政府角色错位与制度性寻租所导致的土地增值利益垄断化现象的出现,并通过区分征收与征购、限制解释公共利益,以确定各区域土地发展权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对"转"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当放开集体土地入市路径,单独设立非公益需要农用地转用程序,并借鉴土地银行运营模式,实现概括征收范围限定化;通过对"分离"的质疑得出结论,即应兼顾公平与正义,重塑政治信任,并实现土地增值利益的共享。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1+176 +1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我国土地征收和征购法律制度的构建 [J].
赵红卫 .
学术交流, 2011, (06) :51-54
[2]   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J].
胡荣 .
社会学研究, 2007, (03) :39-55+243
[3]   中国耕地产权与价值研究——兼论征地补偿 [J].
周建春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1) :4-9
[4]   集体土地征收与农地转用审批 [J].
卢峰 .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3) :9-12
[5]   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 [J].
沈飞 ;
朱道林 ;
毕继业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3-8
[6]   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J].
孙宪忠 .
中外法学, 1997, (02) :97-99
[7]  
中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研究[D]. 沙文韬.华东政法大学. 2008
[8]  
乌合之众[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法) 勒庞, 2004
[9]  
古代法[M]. 商务印书馆 , [英]梅因, 1959
[10]  
Political Trust and Racial Ideology *[J] . Joel D. Aberbach,Jack L. Walke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7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