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苏联模式”研究

被引:10
作者
余乐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体育工作者; 竞技; 政治; 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职业运动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1.9 [世界体育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正> 尽管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爵士曾把非政治化作为奥林匹克的理想之一,但自从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兴起,体育就一直未与政治“绝缘”,二者的关系还有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等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就一个国家而言,其政治制度的性质、政治文化的个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和水平。现代竞技体育诞生之时,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业已形成。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训练系统以及竞赛组织都以国家为基本单位,无论何种制度国家的政府机构中,都有主管体育工作的机构部门。因此,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即成为政治与体育关系的核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竞技体育的强化、异化与软化 [J].
卢元镇 .
体育文史, 2001, (04) :19-20
[2]   金牌后的反思 [J].
杨芳 .
体育文史, 2001, (03) :25-26
[3]   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 [J].
李艳翎 ;
郑吾真 .
体育科学, 2000, (05) :15-18
[4]  
体育社会学.[M].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五环旗下的幽灵.[M].赵澄宇等著;.知识出版社.2000,
[6]  
比较体育与运动.[M].(美)贝内特(Bennett;B.L.)等著;张争鸣;项四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  
比较体育.[M].熊斗寅 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8]  
体育学.[M].周西宽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9]  
奥林匹克运动会成绩.[M].刘修武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