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生自杀意念与生活意义感、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耿永红
张小远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医科大学; 大学新生; 自杀意念; 生活意义感; 自我接纳; 应对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某医科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与生活意义感、自我接纳、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择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830名,采用生活目的问卷、自我接纳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杀意念与行为问卷进行测量。入组标准:选择自杀意念与行为问卷的第1条目"3a或3b"者,且1年内有自杀意念者,共73人,设为自杀意念组;排除标准:选择自杀意念与行为问卷的第1条目其他选项,排除采取自杀行为者,共74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98%;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的生活意义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等的均值显著低于非自杀意念大学新生(P﹤0.01);自杀意念与生活意义感、消极应对、自我接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和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活意义感和消极应对是自杀意念形成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某医科院校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形成与生活意义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提高生活目的和意义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起预防干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74 / 2075+2077 +20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 [J].
荆春霞 ;
王声湧 ;
吴赤蓬 ;
林汉生 ;
池桂波 .
中国学校卫生, 2003, (05) :469-470
[2]   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J].
徐慧兰 ;
肖水源 ;
冯姗姗 ;
陈希希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4) :19-22
[3]   医学生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内外控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 [J].
张小远 ;
俞守义 ;
赵久波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08) :747-749
[4]   高校应努力建设预防大学生自杀的系统工程 [J].
张建东 .
高教论坛, 2005, (04) :8-11
[5]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应对方式比较 [J].
巢传宣 ;
刘建平 ;
曾晓青 ;
毛荆利 ;
周末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02) :102-102
[6]   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克让 ;
罗锦秀 ;
韩向明 ;
马慧霞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03) :17-18
[7]  
追寻生命的意义[M]. 新华出版社 , (奥)维克多·E.弗兰克尔(ViktorE.Frankl)著, 2003
[8]   Addressing suicide as a public-health problem [J].
Jenkins, R .
LANCET, 2002, 359 (9309) :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