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貌区域内的地闪特征分析

被引:3
作者
刘畅 [1 ]
赵鹏国 [1 ]
周筠珺 [1 ,2 ,3 ,4 ]
胡荣 [1 ]
瞿婞 [1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4]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
关键词
复杂地貌区域; 地闪; Hadley与Ferrel环流; 冰雹尺度; 正地闪百分比;
D O I
10.13296/j.1001-1609.hva.2011.01.008
中图分类号
TM862 [过电压保护装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5-2008年四川雷电监测定位网测得的地闪及该时段内的相关天气资料,运用气候学分析方法,对地处复杂地貌区域内的四川及其周边临近区域的地闪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闪密度分布与其地貌特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年平均地闪密度在"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南部丘陵"依次形成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分布格局,其最大值超过了1000次/格点,而年平均正地闪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甘孜州南部的稻城县,其值则超过了50次/格点。在地闪发生的主要季节总地闪频数随纬度变化的最大值出现在北纬30°附近,这与Hadley与Ferrel环流在北纬30°附近形成的下沉气流有关。各年逐月的正地闪占总地闪的百分率分布基本均呈"V"型。在川西高原以东区域的地闪日变化中夜间有两个平均地闪频数的峰值出现,而在川西高原地区只有午后出现一个平均地闪频数的峰值。各雷暴过程中,在冰雹直径3~10mm的区间内,平均正地闪百分比变化与冰雹直径呈正比;最大的平均正地闪百分比30%,与22mm的冰雹直径相对应;16.98%的平均正地闪百分比与10mm的冰雹直径对应,其出现的概率最大超过了37%。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西南及其周边地区雷电活动的特征分析 [J].
周筠珺 ;
孙凌 ;
杨静 ;
胡初阳 .
高电压技术 , 2009, (06) :1309-1315
[2]   京、津、冀地区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J].
周筠珺 ;
张健龙 ;
孙凌 .
灾害学, 2009, 24 (01) :101-105
[3]   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J].
林建 ;
曲晓波 .
气象, 2008, (11) :22-30+129
[4]   我国中部地貌过渡带的雷电特征 [J].
周筠珺 ;
杜克磊 ;
孙凌 .
高电压技术, 2008, (07) :1347-1352
[5]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演变特征 [J].
冯桂力 ;
郄秀书 ;
周筠珺 .
高原气象 , 2006, (02) :220-228
[6]   一次冷涡天气系统中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 [J].
冯桂力 ;
郄秀书 ;
袁铁 ;
周筠珺 .
气象学报, 2006, (02) :211-220
[7]   一次川东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J].
矫梅燕 ;
李川 ;
李延香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99-704
[8]   卫星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及其地域差异 [J].
郄秀书 ;
周筠珺 ;
袁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6) :743-750+885
[9]   四川的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J].
罗成德 ;
罗利群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02) :70-74
[10]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J].
郄秀书 ;
余晔 ;
王怀斌 ;
张翠华 .
高原气象, 2001, (04) :39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