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控制、阻断对奶牛业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布鲁氏菌病的传播路径

被引:6
作者
邱昌庆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家畜; 犊牛; 波型热; 农畜; 牛群; 凝集试验; 疫病; 奶牛业; 预防控制; 传播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58.23 [牛];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近年来在中国人和动物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和动物的布病流行比较严重。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和动物的布病发生率下降。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动物布病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人布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1995-2001年间,已经报道超过十个省市包括陕西,辽宁,山西,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新疆,西藏,和其他的一些城市地区发生人感染布病(Department Epidemiology,IEM,CAPM,2001;Shang,1998)。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人布病病例明显攀升,而家畜布病感染率变化不大?文中认为其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动物布病诊断技术落后,目前还在用凝集试验检疫,不能适应奶业市场大流通布病检疫的要求,可能发生漏检或假阴性;第二,从市场经济考虑,有些地方检出阳性动物不上报,自行处理了事,有可能处理不彻底,导致疫源扩散;或畜主将病牛拉出辖区,易地出售,从而导致疫源更大面积地扩散。隐瞒家畜布病疫情,但病畜及其产品仍然在市场上流通,从而导致人布病发病率上升。专家指出,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颁布,为我国质量型奶牛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文件明确规定"将患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而强制扑杀的奶牛,列入畜禽扑杀补贴范围。"为加快我国有效控制和扑灭奶牛布鲁氏菌病给予了政策保证。专家针对我国奶牛群布鲁氏菌病出现反弹的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反思和梳理,并对其预防控制提出了9点切实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尽快有效控制或根除动物布病有所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