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19
作者
董爱国 [1 ]
翟世奎 [1 ]
于增慧 [1 ]
韩东梅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沉积物; 长江口; 重金属元素;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根据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元素(Cd,Cr,Cu,Pb,Zn,Al,As,Ca和Sr等)质量比和黏土组分百分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Cu,Pb,Zn和As)的污染程度,评价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环境质量现状,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结合2003年的资料,讨论了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长江口海域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良好,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排序为:As>Cr>Cd>Zn>Cu>Pb;表层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度",6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排序为:Cd>As>Cu>Cr>Pb>Zn。从区域差异来看,杭州湾口外泥质区和长江口外东北偏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r,Zn,Cu和Pb)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出现相对高值。从元素差异来看,Cd的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值区的分布明显异于其他重金属元素,说明Cd存在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不同的富集机制,很可能是因为Cd更易受悬浮体浓度、有机质含量以及水体盐度的影响。与2003年的资料相比,三峡水库一期蓄水3 a后(2006年)表层沉积物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重金属元素(除Cd之外)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高值区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主要河口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马德毅 ;
王菊英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74-78
[2]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移质、底质微量金属形态分布 [J].
陈敏,陈邦林,夏福兴,沈焕庭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38-44
[3]  
长江口悬浮固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研究[J]. 戴维明.上海环境科学. 1994(11)
[4]  
长江口悬浮固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研究[J]. 戴维明.上海环境科学. 1994 (11)
[5]   长江口海域悬浮颗粒物中铜、铅、镉的化学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J].
邵秘华 ;
王正方 .
海洋与湖沼, 1992, (02) :144-149
[6]   长江口表层底泥中重金属(铅、镉、铜、锌)化学形态的研究 [J].
苏惠娟 ;
陆维昌 ;
陈晓虹 ;
吴玲 ;
陈邦林 .
海洋通报, 1988, (04) :22-30
[7]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的长江口海域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翟世奎等, 2008
[8]   Late Quaternary climate changes in central Africa as inferred from terrigenous input to the Niger fan [J].
Zabel, M ;
Schneider, RR ;
Wagner, T ;
Adegbie, AT ;
de Vries, U ;
Kolonic, S .
QUATERNARY RESEARCH, 2001, 56 (02) :207-217
[9]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ecological risk indic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a coastal dredging area[J] . Y.-T. Kwon,C.-W. Le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