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素质与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六个贫困县劳动力素质与农户经济收入实证分析

被引:2
作者
柳玉芝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收人; 劳动力; 收入; 财政管理; 经济; 劳动力素质;
D O I
10.19523/j.jjkx.1993.06.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在农村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只是作为被开发的对象和客体,而人力资源不仅是开发的对象和客体,而且是开发的动力和主体.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方面体现在劳动量的投入上,另一方面与潜在于人身上的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即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农村实行家庭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力,劳动者的素质潜能逐步转化成实际生产效率,经营能力的高低和劳动质量的优劣也明显反映到家庭收入水平上.随着农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显著增大.就贫困地区来说,在1986年到1989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大约有6%的农户从年人均收入低于200元猛增到千元以上,35%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上升到500元以上,然而尚有45%左右的农户仍然徘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