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在诊断小儿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意义

被引:1
作者
何小解
易著文
党西强
吴小川
何庆南
赵维玲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肾脏病研究室 长沙
[3] 长沙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相关性肾炎; 诊断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6.9 [小儿泌尿科学];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探讨ISH在诊断HBV -GN的意义及不同病理形态的HBV -DNA的分布部位 ,数量及分布状况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原位杂交 (ISH)法检测肾组织中HBV标志物的存在状况。结果 :在 4 2例患儿中 ,通过检测患儿肾组织中HBV -Ag ,诊断 2 1例为HBV -GN ;PCR法检测的HBV标志物阳性率最高 ,为 6 0 .0 % ,ISH法次之 ,为 4 5 .2 4 % ;HBV -DNA在不同病理形态中 ,不同部位的阳性细胞率各不相同 ,在膜性肾病中 ,上皮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理类型 (P <0 .0 5 )。而膜增殖性肾炎主要分布在内皮与系膜区细胞中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 :单纯应用免疫荧光法明确HBV -GN的诊断 ,对膜性HBV -GN的漏诊率较高 ;而对膜增生性HBV -GN的误诊率太高。结论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对HBV -GM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HBV -DNA的分布部分对明确病理类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中HBV -DNA的分布部位及存在状况对探讨HBV -GN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血清学分析 [J].
孟运运 ;
许家璋 ;
杨志国 ;
鞠九龙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 (01) :66-66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小儿膜性肾炎 [J].
郭怡清 ;
方利君 ;
张月娥 ;
盛芳芸 ;
郭慕依 ;
贺新玉 .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8, (03)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