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成都区域性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流指数分析

被引:3
作者
唐钱奎 [1 ]
鲁燕 [2 ]
黄先伦 [3 ]
机构
[1] 成都市气象局
[2] 四川省温江气象局
[3] 广东省阳江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强对流天气; 短时预报; 稳定度指数; 能量指数; 风暴强度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以及MICAPS3.0系统软件计算的对流指数对2009年8月25~26日发生在成都的短时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度指数与此次暴雨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LI指数和IC指数在短时暴雨发生前达到最强,K指数和SI指数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强降水发生前12小时达到最强;能量指数在暴雨发生前有一个明显的突变过程,峰值与强降水开始时刻对应;SSI指数与SHR有着一致的变化趋势,在强降水发生前也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这说明短时暴雨过程是强动力作用和强热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流指数具有的这种突变性可作为预报短时暴雨的一种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18 / 5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预报系统 [J].
赵培娟 ;
吴蓁 ;
郑世林 ;
范学峰 ;
李朝兴 .
气象, 2010, 36 (02) :33-38
[2]   绵阳“9.22~27”持续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龙美希 ;
胡欣 ;
肖天贵 ;
陈伟斌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5 (01) :69-77
[3]   一次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流参数分析 [J].
陈晓红 ;
郝莹 ;
周后福 ;
鲁俊 .
气象科学, 2007, (03) :335-341
[4]   沙氏指数计算方案探讨 [J].
张年成 ;
朱俊峰 ;
陈红萍 ;
郭英莲 ;
葛坤芳 .
气象科技, 2007, (02) :171-174
[5]   对流有效位能在强对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J].
叶爱芬 ;
伍志方 ;
肖伟军 ;
胡胜 ;
刘运策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5) :484-490
[6]   基于稳定度和能量指标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指标分析 [J].
周后福 ;
邱明燕 ;
张爱民 ;
翟菁 .
高原气象 , 2006, (04) :716-722
[7]   中低空急流带内的强对流天气的风暴强度指数 [J].
钟玮 ;
陆汉城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6-69
[8]   动力和能量参数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J].
李耀东 ;
刘健文 ;
高守亭 .
气象学报, 2004, (04) :401-409
[9]   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测中的作用 [J].
刘玉玲 .
气象科技, 2003, (03) :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