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站点合理步行可达范围建成环境与轨道通勤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

被引:48
作者
申犁帆 [1 ]
王烨 [2 ]
张纯 [3 ]
姜冬睿 [4 ]
李赫 [5 ]
机构
[1]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3]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4]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
[5]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合理步行范围; 建成环境; 通勤行为;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72.88 [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相对人口数据,结合2017年9月10个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的轨道站点刷卡数据得到该站点的相对乘车率。基于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特征构建GARCH模型,分析早高峰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站点相对乘车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始发轨道站点与站点乘车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站点所在线路的换乘概率与站点乘车率具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2)轨道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与乘车率显著正相关;(3)小区—站点的路径转折数和步行范围内的交叉路口数等可步行性特征对轨道交通通勤行为无显著影响,步行范围的公交车站密度与站点乘车率正相关;(4)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用地混合度与乘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5)合理步行范围内的路网密度以及早高峰拥堵道路比与乘车率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呈现正向关系;(6)共享单车订单数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7)相比手机信令数据,"宜出行"定位数据的精度更高,适用于分析微观尺度下的实时人口分布及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423 / 243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土地利用混合度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影响 [J].
李俊芳 ;
姚敏峰 ;
季峰 ;
向蕾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 (09) :1415-1423
[2]   基于GIS的地铁站步行可达性研究 [J].
汪林 ;
陈艳云 .
城市勘测, 2016, (04) :50-56
[3]   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的接驳研究 [J].
罗江凡 ;
栗庆耀 ;
吴严 ;
邓嶷 .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6, (04) :93-98
[4]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客流拥挤与居民通勤关系分析附视频 [J].
王波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 (07) :75-78
[5]   TOD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活动与出行影响——以北京为例 [J].
赵鹏军 ;
李南慧 ;
李圣晓 .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 (06) :45-51
[6]   上海市职住关系和通勤特征分析研究——基于轨道交通客流数据视角 [J].
许志榕 .
上海城市规划, 2016, (02) :114-121
[7]   基于手机信令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提取方法 [J].
李祖芬 ;
于雷 ;
高永 ;
吴亦政 ;
龚大鹏 ;
宋国华 .
交通运输研究, 2016, 2 (01) :51-57
[8]   上海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 [J].
孙斌栋 ;
但波 .
地理学报, 2015, 70 (10) :1664-1674
[9]   轨道交通通勤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J].
张伟伟 ;
陈艳艳 ;
赖见辉 .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4, 14 (01) :56-59
[10]   北京市轨道站点吸引范围研究 [J].
王淑伟 ;
孙立山 ;
荣建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3, 13 (03) :18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