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83
作者
张维昊
徐小清
丘昌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关键词
淡水水华; 微囊藻毒素; 安全性评价; 控制方法;
D O I
10.13198/j.res.2001.02.59.zhangwh.017
中图分类号
X171.5 [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 ,淡水水华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亦趋严重 ,笔者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次级代谢物———微囊藻毒素的研究现状。该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 ,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迁移及转化途径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热点。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风险因子 ,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法等。为改善水源水质 ,逐步发展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的控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实情 ,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在大型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检测和毒理学研究 [J].
李效宇 ;
宋立荣 ;
刘永定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5) :517-523
[2]   揭开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谜 [J].
刘建康 ;
谢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3) :85-92
[3]  
藻毒素与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J]. 吴静,朱惠刚.上海环境科学. 1999(07)
[4]  
藻毒素与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J]. 吴静,朱惠刚.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7)
[5]   郑州市水源水藻类和藻类毒素污染调查 [J].
孟玉珍 ;
张丁 ;
王兴国 ;
朱宝玉 ;
张红茹 ;
王宏 ;
鲍宝珠 .
卫生研究, 1999, (02) :38-39
[6]   江苏几个地区与某湖周围水厂不同类型水微囊藻毒素调查 [J].
董传辉 ;
俞顺章 ;
陈刚 ;
陈传炜 ;
周学富 ;
陈公超 ;
王明荣 ;
陈良 ;
胡旭 .
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8, (03) :17-19
[7]   滇池水体中主要藻种毒素研究 [J].
林毅雄 ;
刘丽萍 ;
周跃光 ;
张秀敏 .
云南环境科学, 1997, (02) :26-29+41
[8]   有毒铜绿微囊藻对鱼和溞的毒性 [J].
何家菀 ;
何振荣 ;
郭琼林 .
湖泊科学, 1997, (01)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