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皮肤蠕形螨病概况

被引:3
作者
苏天运
卢艳如
机构
[1] 河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关键词
皮脂腺管; 感染率; 皮损; 刘氏; 鼻部; 鼻区; 毛囊虫病; 酒渣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病原学 关于该病的病原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尚缺乏认识,分类地位也不了解,习惯称之为“毛囊虫”。在朱德生所著《皮肤病学》一书中介绍“毛囊虫寄生于毛囊内及黑头粉刺中,长约0.3mm,宽约0.04mm,头部扁小,腹部细长,胸部腹侧有4对短足”。至1975年方氏的病例报告中仍称之为“毛囊虫”。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一“毛囊虫”即蠕形螨,它属于真螨目(Order 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SuborderProstiymata)、内食螨总科(Superfamily Cheydetoi-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蠕形螨的采集、保存及封片 [J].
谢禾秀 ;
刘素兰 .
昆虫知识, 1985, (05) :235-236+240
[2]   毛囊虫病的临床观察 [J].
岳秀霞 ;
符志学 .
北京医学, 1983, (01) :67-67
[3]   儿童感染肝片吸虫的报导 [J].
孙昌秀 ;
柴鸿英 .
内医学报, 1981, (01) :15-16
[4]   毛囊虫皮炎的探讨(附3,040例临床分析) [J].
曲魁遵 .
山东医药, 1979, (02) :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