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下玉米蒸腾速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3
作者
刘德林
刘贤赵
机构
[1] 鲁东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关键词
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 蒸腾速率; 日变化; 微气象因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6.13.004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盆栽玉米为试材,研究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供水方式下,不同处理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晴好天气下,玉米单叶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M”型曲线。其中AI2在上午9:00~12:00变化较平稳,下午13:00达到峰值,为单峰曲线,FI2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和下午13:00,AI2和FI2处理的峰值出现时间比其他3种处理提前1 h左右,AI2除16:00外的蒸腾速率均低于FI2,其平均差值高达0.301 mmol/(m2.s);AI1、FI1和CK 3种处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成不对称的“M”型,最高点和最低点均出现在同一时间且上午变化幅度大于下午,AI1除8:00、18:00外蒸腾速率均小于CK、除8:00、11:00外均小于FI1。1 d的平均蒸腾速率AI1明显低于CK和FI1,分别为CK、FI1的84.78%、82.98%,可见AI1处理可有效地降低作物的蒸腾速率,比CK下降0.28 mmol/(m2.s)。初步表明控制性分根交替滴灌是一种高效可行的节水新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2944 / 29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驼绒藜属等几种旱生植物的持水力和蒸腾作用研究.[D].张力君.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 03
[2]   嫁接毛白杨无性系蒸腾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唐丽霞 .
贵州林业科技, 2002, (01) :29-32
[3]   不同供水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时段性及其机理研究 [J].
黄占斌 ;
山仑 .
华北农学报, 1999, (01) :47-52
[4]   沙生植物抗旱性比较的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 [J].
李慧卿 ;
马文元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1998, (04) :12-15
[5]   环境因子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王慧 .
生态学报, 1996, (06) :584-590
[6]   红皮云杉蒸腾强度的研究 [J].
焦振家 ;
王文章 ;
赵雨森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7, (05) :7-13
[7]  
植物生理学.[M].王沙生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