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南缘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被引:29
作者
朱建辉 [1 ,2 ]
吕剑虹 [2 ]
缪九军 [2 ]
袁东山 [2 ]
张彦霞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生烃量; 烃源岩; 碳酸盐岩; 下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陆缘沉积环境形成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2种岩性的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勘探成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曾经有过较高的生烃过程。较好的烃源岩一般发育在弱还原—还原、盐度较大的半深水环境中,多为Ⅰ、Ⅱ型。寒武系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在三叠纪,对现今的资源贡献有限,奥陶系马家沟组、平凉组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有侏罗纪、白垩纪2期。现今奥陶系烃源岩达到了高演化阶段,以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平凉组暗色泥岩、碳酸盐岩3套烃源岩为主,但存在一定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累计生烃量为172.87×1012 m3;北段生烃强度最大超过了40×108 m3/km2,南缘地区最大为30×108 m3/km2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genesis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natural solid bitumen (migrabitumen). Jacob 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logy . 1989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研究 [J].
黄擎宇 ;
张哨楠 ;
丁晓琪 ;
段杰 ;
向雷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02) :147-153+158
[3]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J].
徐黎明 ;
周立发 ;
张义楷 ;
党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455-462
[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J].
付金华 ;
魏新善 ;
任军峰 ;
周焕顺 .
石油学报, 2006, (06) :1-4+13
[5]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J].
张义楷 ;
周立发 ;
党犇 ;
孙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3) :215-219
[6]   通过C27/C29甾烷和有机碳同位素来判断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的烃源岩的生物来源 [J].
孟凡巍 ;
周传明 ;
燕夔 ;
袁训来 ;
尹磊明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6, (01) :51-56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有效性判识 [J].
谢增业 ;
伍大茂 ;
胡国艺 ;
李剑 ;
蒋助生 ;
严启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29-32
[8]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主动大陆边缘演化特征 [J].
钱锋 ;
艾永峰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 (01) :18-21+24
[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J].
张进 ;
马宗晋 ;
任文军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2) :124-133
[10]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动力学研究 [J].
叶加仁 ;
赵鹏大 ;
陆明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