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等效转化利用模型及其效益研究

被引:6
作者
闫占新 [1 ,2 ]
刘俊勇 [1 ]
许立雄 [1 ]
吴杨 [1 ,3 ]
张里 [2 ]
李勇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3]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风能; 等效转化; 能售效益; 风电消纳;
D O I
10.16081/j.issn.1006-6047.2017.06.007
中图分类号
TM614 [风能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7 ;
摘要
以能源互联网为依托,研究了风能在转化利用过程中不同"能质"能量之间的等效转化关系及其对应的效益。为综合考虑负荷需求特性及供能价格因素对风能利用方式的影响,以风电利用率最大和系统运行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风能转化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采用量子行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在不同的供能模式下进行对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能耗系统对风能的综合利用率及消纳能力,并取得更高的能售效益,验证了所提模型及其运行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大规模风电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储能系统的双馈风电机组机网扭振抑制策略 [J].
赵祖熠 ;
解大 ;
楚皓翔 ;
刘李勃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6, 36 (08) :33-39
[2]   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与实现架构研究 [J].
杨方 ;
白翠粉 ;
张义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495-3502
[3]   含电热联合系统的微电网运行优化 [J].
李正茂 ;
张峰 ;
梁军 ;
贠志皓 ;
张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69-3576
[4]   含高渗透率风电配网中电池储能系统和开关的协调规划 [J].
颜伟 ;
吕冰 ;
赵霞 ;
余娟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5, 35 (03) :6-11
[5]   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J].
董朝阳 ;
赵俊华 ;
文福拴 ;
薛禹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 (15) :1-11
[6]   储能系统用于提高风电接入的规划和运行综合优化模型 [J].
郑乐 ;
胡伟 ;
陆秋瑜 ;
闵勇 ;
袁飞 ;
高宗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16) :2533-2543
[7]   含储热的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调度模型 [J].
吕泉 ;
陈天佑 ;
王海霞 ;
李玲 ;
吕阳 ;
李卫东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4, 34 (05) :79-85
[8]   利用储能提高风电调度入网规模的经济性评价 [J].
严干贵 ;
刘嘉 ;
崔杨 ;
穆钢 ;
李军徽 ;
葛维春 ;
葛延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22) :45-52+9
[9]   高渗透率风电-储能孤立电网控制策略 [J].
施琳 ;
罗毅 ;
施念 ;
涂光瑜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6) :78-85+15
[10]   区域间风电投资收益风险对比分析模型 [J].
谭忠富 ;
吴恩琦 ;
鞠立伟 ;
宋艺航 ;
沈思 ;
张金良 .
电网技术, 2013, 37 (03) :71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