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空间经济联系及省会经济辐射力分析

被引:24
作者
江璐璐
师谦友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经济隶属度; 中心职能强度; 安徽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安徽省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节点分析、线路分析,结合引力模型测算安徽省与外部区域的经济联系作用量,确定其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分析合肥市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安徽省所处的地位。研究表明:①安徽省经济联系的基本方向为向东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②受相邻省区边缘大城市经济实力的影响,相邻省区大城市对安徽的经济辐射呈扇形分布,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③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中心性和经济联系量突出,但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安徽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须进一步提高合肥及其各级城市的经济实力,并加强与周边区域尤其是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J].
沈惊宏 ;
孟德友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12, 32 (03) :43-49
[2]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及优化方向研究 [J].
韩会然 ;
焦华富 ;
郇恒飞 ;
王荣荣 .
人文地理, 2011, 26 (02) :92-97
[3]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J].
赵雪雁 ;
江进德 ;
张丽 ;
侯成成 ;
李昆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18-223
[4]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5]   安徽省区域经济联系与整合发展 [J].
郑焕友 ;
徐晓妹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4 (03) :43-48
[6]   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 [J].
向云波 ;
彭秀芬 ;
徐长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6) :508-514
[7]   四川盆地城市群主要城市通达性及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J].
郭丽娟 ;
王如渊 .
人文地理, 2009, 24 (03) :42-48
[8]   安徽省沿江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初探 [J].
曹言红 ;
郁玉兵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04) :4-6
[9]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10]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4, (05) :51-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