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研究综述

被引:48
作者
张绍良
张黎明
侯湖平
陈浮
马静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关键词
生态恢复; 自然修复; 机理; 研究进展;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7.027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然修复的现实必要性、理论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本文通过对自然修复研究的系统回顾,全面梳理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技术关键、理念构成、应用条件等的不同观点,阐明了自然修复的概念、特性、机理,总结了现有技术、应用范围。分析表明:自然修复并不拒绝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改变了人在生态修复中的地位,变主宰为辅助;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恢复力理论;在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中,自然修复相比人工工程修复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创新自然修复理论和开发自然修复技术,对我国东部关闭矿山的生态治理、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矿山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新型生态系统理论及其争议综述 [J].
张绍良 ;
杨永均 ;
侯湖平 .
生态学报, 2016, 36 (17) :5307-5314
[2]   食果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有效性 [J].
李宁 ;
钟明 ;
冷欣 ;
万安 ;
方淑波 ;
安树青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7) :2041-2047
[3]   菌根对干旱区采煤沉陷地紫穗槐根系修复的影响 [J].
毕银丽 ;
王瑾 ;
冯颜博 ;
余海洋 ;
秦亚非 ;
于淼 .
煤炭学报, 2014, 39 (08) :1758-1764
[4]   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J].
胡振琪 ;
龙精华 ;
王新静 .
煤炭学报, 2014, 39 (08) :1751-1757
[5]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进展 [J].
任海 ;
王俊 ;
陆宏芳 .
生态学报, 2014, 34 (15) :4117-4124
[6]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J].
钱春香 ;
王明明 ;
许燕波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3 (03) :669-674
[7]   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现状、原因与恢复模式(英文) [J].
王景升 ;
张宪洲 ;
陈宝雄 ;
石培礼 ;
张俊龙 ;
沈振西 ;
陶建 ;
武建双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 4 (01) :43-49
[8]  
基于现场试验的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能力研究[J]. 贾慧,武晓峰,胡黎明,刘培斌.环境科学. 2011(12)
[9]   生态工程领域微生物菌剂研究进展 [J].
文娅 ;
赵国柱 ;
周传斌 ;
曹爱新 .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6287-6294
[10]   关于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的思辨及其科学涵义与发展途径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01) :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