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侏罗山式褶皱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21
作者
朱志澄
机构
关键词
褶皱带; 隔档; 张性断陷; 型式; 川东; 地槽带; 构造带; 侏罗; 箱状背斜;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侏罗山式褶皱起源于欧洲侏罗山区的褶皱,以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向斜紧闭背斜开阔为特征。这类褶皱在形态上与褶皱造山带的强烈紧闭褶皱和地台盖层的极其平缓开阔的褶皱明显不同。所以本世纪初的阿尔卑斯构造研究者就注意到这类构造,布克斯多夫(Buxtorf1916)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侏罗山式褶皱,认为这类褶皱是盖层在海西基底上剪切滑动的结果。别洛马索夫和张文佑以区域构造为基础的褶皱分类中,都把侏罗山式褶皱与阿尔卑斯式褶皱(地槽型全形褶皱)和日尔曼式褶皱(地台型断续褶皱)并列为三大褶皱类型。 株罗山式褶皱两种基本型式:隔档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区域构造研究确定,在地质背景、形成机制和形态特证上与这两种基本型式相同和近似的褶皱广泛发育。一些学者据其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M]. 地质出版社 , 黄汲清著, 1994
  • [2] 地球构造导论[M]. 地质出版社[]E·W·斯宾塞, 1981
  • [3] 煤田地质构造研究[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王建章著, 1980
  • [4] 构造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武汉地质学院等编, 1979
  • [5] 构造地质学[M]. 科学出版社 , (荷兰)L.U.狄塞特尔(DeSitter, 1964
  • [6] 大地构造学基本问题[M]. 地质出版社 , (苏)别洛乌索夫(В.В.Белоусов)著, 1957
  • [7] 构造地质学纲要[M]. 地质出版社 , (澳)希尔斯(EdwinSherbonHills)著,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