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初步成果
被引:6
作者
:
赵文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赵文津
K.D.Nelso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K.D.Nelson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锐
L.D.Brow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L.D.Brown
车敬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车敬凯
M.L.Hauck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M.L.Hauck
武长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武长得
郭宗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郭宗汾
卢德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卢德源
黄立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黄立言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地质系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4]
美国康乃尔大学大陆研究所
[5]
中国地质矿产部北京计算中心
[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7]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北京
[8]
NY
[9]
USA
[10]
北京
[11]
北京
来源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3年
/ 01期
关键词
:
深地震反射剖面;
莫霍界面;
地球间断面;
喜马拉雅;
西藏高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试验剖面,伸入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内部,长约100km(帕里—萨马达),其数据采集已由中美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和美国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完成。 试验剖面的科学目标之一是追踪MCT和MBT的向北延伸,涉及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动力。试验剖面数据的初步处理不仅获得了可能是MCT和MBT向北伸延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5
页数:1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