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剖面第四纪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演化

被引:9
作者
施炜
马寅生
吴满路
杜建军
张西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4] 北京 
[5]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共和盆地; 第四纪; 环境变迁; 孢粉组合; 沉积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盆地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详细地记录了共和盆地第四纪环境变化。通过对共和盆地第四系沉积序列特征和孢粉组合特征的分析,结合热释光测年,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共和盆地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迁,并将其分为两大阶段:早期为湖相沉积阶段(中更新世晚期~0 079Ma),气候相对温和。晚期为河流和风成沉积阶段(79 2ka~至今),气候相对干旱。早期阶段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气候期和五个气候亚期。总体上,共和盆地自早更新世以来由偏湿气候逐渐转变为干旱气候,古植被由森林植被逐渐转化为森林草原型植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改变了西南季风气候格局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孢粉-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J].
杨振京 ;
徐建明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S1) :73-81
[2]   中国第四纪孢粉学研究进展 [J].
宋长青 ;
孙湘君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88-93
[3]   中华卷柏在恢复过去环境研究中的生态指示意义 [J].
张佳华 ;
孔昭宸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3) :530-537
[4]   黄河源区距今13万年来古气候演化 [J].
张玉芳 ;
张俊牌 ;
徐建明 .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4) :71-77
[5]   第四纪孢粉分析的时间序列与空间模型 [J].
郑卓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3) :85-90
[6]   昆仑山垭口热水剖面180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 [J].
刘耕年 ;
崔之久 ;
伍永秋 ;
许清海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4) :41-47
[7]   青藏高原隆起与黄河地文期 [J].
袁宝印,王振海 .
第四纪研究, 1995, (04) :353-359
[8]   西藏西部表土孢粉研究 [J].
黄赐璇 ;
艾利斯·冯·康波 ;
让·弗朗索瓦士·多布雷梅 .
干旱区地理, 1993, (04) :75-84
[9]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层及古地理环境演化探讨 [J].
王绍令 ;
李位乾 .
冰川冻土, 1992, (01) :45-54+44
[10]   青海湖南岸全新世黄土剖面、气候信息及湖面升降探讨 [J].
陈发虎 ;
汪世兰 ;
张维信 ;
潘保田 .
地理科学, 1991, (01) :76-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