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

被引:15
作者
潘左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第三部门; 失灵; 缺失; 构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 [民政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第三部门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存在失灵现象。我国第三部门缺失的原因既包括潜在的营利动机和责任监督的困境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社会因发展程度的一致性不足、组织生成机制的偏颇、资源投入的不足、社会道德约束的失范的外在因素。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第三部门,强化监督、创设外部责任约束环境,优化内部治理、加强自律规范,是构建和设计我国第三部门的主要方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95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非营利组织评估[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邓国胜著, 2001
  • [2] 中国社团改革[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名等著, 2001
  • [3]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何增科主编, 2000
  • [4] 自律与他律[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周志忍, 1999
  • [5] 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秦晖著, 1999
  • [6] 多元与统一[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王绍光著, 1999
  • [7]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 人民出版社 , 罗国杰 主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