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毒性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邓欢
郭光霞
乔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生理学指标; 遗传学指标; 灵敏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理学和遗传学指标被广泛用于评价土壤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程度、毒性以及修复效果等,对指标本身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认识和新进展.首先,许多研究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以检验它们在灵敏度上的差别;其次对指标的选择也越来越突出对PAHs污染的预警能力,因而普遍采用亚致死效应指标,且对指标的研究不断向基因、分子水平深入,力求通过早期的响应特征对PAHs污染程度做出及时判断;再次,PAHs污染土壤评价指标正不断朝着更加宏观和更加微观两个方向扩展,目前的指标体系已经覆盖了分子、细胞、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论文依据PAHs毒性作用机理,从生理生化和遗传学角度综述了国内外评价PAHs污染土壤毒性时较为常用的生物指标及其研究进展,为国内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4 条
[1]  
植物细胞色素P450对土壤菲、芘污染胁迫的响应[D]. 杨道丽.云南师范大学 2006
[2]   Molecular evidence for benzo[a]pyrene and naphthalene genotoxicity in Trifolium repens L. [J].
Aina, Robert ;
Palin, Lucio ;
Citterio, Sandra .
CHEMOSPHERE, 2006, 65 (04) :666-673
[3]   土壤的芘污染与土壤酶活性 [J].
宫璇 ;
李培军 ;
不详 ;
张海荣 ;
焦晓光 ;
郭伟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3) :53-55+59
[4]   菲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宫璇 ;
李培军 ;
张海荣 ;
郭伟 ;
焦晓光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981-984
[5]   毒理芯片技术及其在环境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 [J].
杨丹凤 ;
袭著革 ;
晁福寰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5, (05) :383-385
[6]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水体环境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J].
胡永隽 ;
何池全 ;
徐高田 .
生态学杂志, 2005, (10) :1250-1252
[7]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J].
戴家银 ;
王建设 .
生态学报, 2006, (03) :930-934
[8]   蚯蚓细胞色素P450生物标记物方法研究 [J].
张薇 ;
宋玉芳 ;
孙铁珩 ;
周启星 ;
刘淼 ;
宋雪英 .
环境科学, 2006, (08) :1636-1642
[9]   影响土壤中PAHs降解的环境因素及促进降解的措施 [J].
邢维芹 ;
骆永明 ;
李立平 .
土壤通报, 2007, (01) :173-178
[10]   菲和芘对蚯蚓(Eisenia fetida)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J].
张薇 ;
宋玉芳 ;
孙铁珩 ;
宋雪英 ;
周启星 ;
郑森林 .
环境化学, 2007, (02) :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