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与有机油气共生成藏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

被引:13
作者
周荔青 [1 ,2 ,3 ]
雷一心 [3 ]
王红燕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田; 无机成因; 有机成因; 成藏组合; 分布规律;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为发育于两组岩石圈断裂交会区域的深大断陷,深湖、湖沼相烃源岩十分发育,并发育多套有利成藏组合,是有机成因油气富集区。同时,该区又是深部火山活动最活跃,无机成因气供给最丰富,发育多套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组合的无机成因气富集区。由此,形成有机与无机成藏共生组合。无机与有机成因天然气气藏均有相似的流体运移通道(如不同级别的断裂、不整合面、砂砾岩体及火山岩体)和相似的聚集带。因此,在共同的运聚成藏中,两类来源不同的流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深层油气富集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长岭断陷各区带无机、有机物供给量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东南部有机成藏组合为主区带,东北部、西南部无机与有机混合成藏组合为主区带,北部及西北部无机成藏组合为主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24 / 328+332 +3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成藏研究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王佰长 ;
李振生 ;
谈迎 ;
杨强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2) :154-161
[2]   松辽盆地主要断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分布特征 [J].
吴聿元 ;
周荔青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3) :231-237
[3]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油气聚集规律 [J].
刘福春 ;
王德海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2) :14-17+5
[4]   试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分布与形成 [J].
李春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3) :31-33+83
[5]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 [J].
付晓飞 ;
宋岩 .
石油学报, 2005, (04) :23-28
[6]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 [J].
付晓飞 ;
云金表 ;
卢双舫 ;
付广 .
天然气工业, 2005, (10) :38-41+7-8
[7]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J].
谈迎 ;
刘德良 ;
李振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5) :480-483+488
[8]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J].
周荔青 ;
雷一心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820-826+840
[9]   松辽盆地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的分区特征 [J].
周荔青 ;
吴聿元 ;
张淮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