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被引:16
作者
刘德良
谈迎
孙先如
李振生
方国庆
陶士振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安徽地质实验研究所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流体包裹体; 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2.04.02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 :6 0~ 10 0℃ ,10 0~ 16 0℃ ,16 0~ 2 2 0℃ ;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 90~ 110℃ ,12 0~ 14 0℃ ,16 0~ 2 2 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 ,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东部橄榄岩包体和榴辉岩中CO2流体包裹体的碳同位素组成 [J].
杨晓勇 ;
郑永飞 ;
刘德良 ;
陶士振 ;
戴金星 .
岩石学报, 2000, (04) :473-481
[2]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J].
张永生 .
沉积学报, 2000, (03) :424-430
[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气液包裹体研究 [J].
郑葆英 ;
叶俭 ;
祝总祺 ;
宋国初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 (03) :13-16
[4]   中国东部典型地幔岩中包裹体成分研究及意义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陶士振 .
石油学报, 1999, (01) :27-31+105+4
[5]   流体包裹体与盆地油气的生成和演化 [J].
谢奕汉 ;
范宏瑞 ;
王英兰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S1) :3-5
[6]   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成岩包裹体及其油气意义 [J].
陶士振 ;
刘德良 ;
杨晓勇 ;
刘瑾璇 ;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1998, (03) :50-57+6-7
[7]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群块状白云岩的包体研究 [J].
张永生 ;
张传录 ;
康祺发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7, (03) :22-28
[8]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与运移时间和运移方向的确定与勘探方向 [J].
赵孟为 .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04) :341-347
[10]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J].
任战利 .
石油学报, 1996, (01)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