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内三维动边界潮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6
作者
吴晓燕
管卫兵
机构
[1]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三维数值模拟; 动边界; 潮流; 象山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3 [潮汐];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象山港是一具有广阔潮滩和大潮差区域的半封闭型海湾,进行数值模拟时必须引入动边界技术来考虑露漫滩的影响。在二维模式中引入动边界技术相对成熟一些,而将这些二维模式使用的露漫滩处理方法简单地搬入三维模式中,常遇到由于边界不连续变动而产生的数值"噪音"及计算不稳定现象。原始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采用固定边界,没有使用动边界技术,故无法模拟漫滩流。借鉴BURCHARD et al 2004年的研究工作,在原始POM模型的基础上,突破其为固定边界模式的局限,基于尽量使模式物理上满足流动简化需要的原则,引入了一种较为自然的动边界处理技术,使得在非常浅水处和复杂的地形情况下,应用合理的数学表达式体现该物理过程。当总水深大于设定的临界水深时,体现的数学方程是通常形式的动量方程;而当总水深接近设定的最小允许水深时,模型的动量方程被简化为变化率、摩擦力和正压梯度等项之间的平衡关系,此时由于摩擦力占优,相应的流速也会趋于0,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计算中出现负水深。除在非常浅水处对动量方程作简化外,对于陡坡地形附近的露漫滩问题,当发生一个网格点上的水位低于相邻格点海床的现象时,还需对正压梯度的求解作一个简单的数值处理,以避免不合理值的出现。此外,通过修改原始POM模型的底摩擦系数表达式,可使模型在模拟露漫滩过程时计算更加稳定。改进后的POM模型被用来模拟象山港海域内的三维潮流场,模型计算结果与2个潮位站、1个锚系站和2个船测连续站资料进行了比较,符合良好。整个模型很好地再现了象山港内大区域三维涨、落潮流特征和变化规律,同时象山港顶区域涨憩、落急、落憩和涨急4个特征时刻的流场水平和垂直分布变化过程反映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涨、落潮造成的潮间带的露漫滩过程,由此说明对原始POM模型所作的修改是十分有效和可行的,有利于进一步扩充POM模型的应用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胶州湾三维变动边界的潮流数值模拟 [J].
孙英兰 ;
张越美 .
海洋与湖沼, 2001, (04) :355-362
[2]   运动侧边界海洋问题的自适应网格模拟方法 [J].
史峰岩 ;
张文心 ;
魏更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2) :2-10
[3]   大规模多岛屿海域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J].
周发毅,郭勇,虞和莹 .
海洋工程, 1995, (04) :61-69
[4]   在二维流动计算中应用“河床切削”技术处理动边界问题 [J].
彭凯 ;
方锋 ;
曹叔尤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992, (02) :200-205
[5]   用正交曲线网格及“冻结”法计算河道流速场 [J].
程文辉 ;
王船海 .
水利学报, 1988, (06) :18-25
[6]   窄缝法在二维边界变动水域计算中的应用 [J].
何少苓 ;
王连祥 .
水利学报, 1986, (12) :11-19
[7]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of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a in a tidal estuary [J].
Burchard, H ;
Bolding, K ;
Villarreal, MR .
OCEAN DYNAMICS, 2004, 54 (02) :25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