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建构:中国人对美国的文化认知

被引:5
作者
张洪忠 [1 ]
虞鑫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媒介架构; 文化认知; 媒介接触; 价值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采用CATI电话调查系统访问了全国30个地市级以上城市的1157人份有效样本,探讨中国民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对美国文化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民众对于媒体的美国报道满意度和中立性比例都不过半,有三成多比例民众处于无法判断状态。二是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国家和民众两者的友好度有明显区分。三是媒介接触没有对有关美国总统、首都等基本文化认知造成显著性的影响。四是媒介接触对美国是否友好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只有经常收听广播节目的受众会对美国有较高的友好度。影响中国民众对美国国家友好度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人口特征。五是民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对"中美国家价值观相似度"、"中美国民价值观相似度"呈现出了相当的影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3+126 +12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 [J].
徐剑 ;
刘康 ;
韩瑞霞 ;
曹永荣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06) :17-24+108
[3]   映像中国:美国主流报纸上的中国形象 [J].
周勇 ;
郑敏 .
国际新闻界, 2010, 32 (12) :59-65
[4]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 [J].
胡翼青 .
国际新闻界, 2009, (08) :38-41+66
[5]   基于刻板思维的国家形象符号认知——以《纽约时报》的“西藏事件”报道为例 [J].
薛可 ;
梁海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 16 (01) :13-18+107
[6]  
《人民日报》(1997-2006年)镜像下的美国国家形象建构[J]. 罗以澄,叶晓华,付玲.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7(Z1)
[7]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J].
王志强 .
德国研究, 2005, (03) :73-78+82
[9]   新闻构架、符码与制造同意的艺术——美国媒体“十六大”报道综合分析 [J].
史安斌 ;
周庆安 .
国际新闻界, 2003, (02) :12-16
[10]   美国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以“中美撞机事件”为例 [J].
陈寒溪 .
国际新闻界, 2001, (03)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