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17
作者
刘金波
洪德林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关键词
粳稻; 穗角; 每穗颖花数;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5.03.005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调查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F1、F2四个世代(2002年)和P1、P2、F1、F2、F2∶3五个世代(2003年)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穗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水稻直立穗型遗传特性及其综合评价利用 [J].
张文忠 ;
徐正进 ;
张龙步 ;
陈温福 ;
孙国才 ;
吴淑琴 .
辽宁农业科学, 2002, (05) :24-27
[2]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J].
洪德林 ;
杨开晴 ;
潘恩飞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3) :19-23
[3]   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 [J].
庄杰云 ;
樊叶杨 ;
吴建利 ;
夏英武 ;
郑康乐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1, (02) :106-113
[4]   江苏常规晚粳稻经济性状演变及育种思考 [J].
陈志德 ;
仲维功 ;
熊元忠 ;
杨杰 ;
宋小禄 .
南京农专学报, 2000, (01) :10-15
[5]   江苏省粳稻的品质现状与改良策略 [J].
杨杰 ;
仲维功 ;
张兆兰 ;
宋小禄 ;
陈志德 ;
吉健安 .
江苏农业科学, 1999, (03) :6-8
[6]   上位性效应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J].
余四斌 ;
李建雄 ;
徐才国 ;
谈移芳 ;
高友军 ;
李香花 ;
张启发 ;
M.A.SaghaiMaroof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8, (04) :333-342
[7]   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J].
吕文彦 ;
曹萍 ;
邵国军 ;
曹炳晨 .
辽宁农业科学, 1997, (05) :7-11
[8]   水稻半矮生与穗直立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J].
王伯伦 ;
董玉慧 ;
王术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2) :5-9
[9]   水稻直立穗性状的遗传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J].
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张春利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1-7
[10]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 [J].
朱立宏 ;
顾铭洪 .
遗传, 1979, (04) :17-19